螺蛳粉出柳州记:重口味才能征服世界
315晚会曝光的“土坑酸菜”事件,殃及了网红食品螺蛳粉,柳州螺蛳粉协会甚至发公文声明:螺蛳粉所用酸豆角与脚踩酸豆角无关。在继续愉快吃着“臭”味螺蛳粉的同时,也不禁让人疑惑,这种怪味地方小吃是如何走出柳州,爆红全世界的……
没有比挚爱的背叛更令人悲伤的事情
如果有
那只能是两个挚爱的同时背叛图片
315晚会曝光的“土坑酸菜”事件,让统一和康师傅两大品牌彻底凉凉。吃货们刚刚怀着挥泪斩马谡的悲伤“埋葬”了酸菜牛肉方便面,又被酸系的另一个典型代表扎了心。
有网友爆料说,酸豆角也在脚下在坑里。一时间,以酸豆角为原材料的螺蛳粉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视频中大妈们“开心”地踩着酸豆角,可那一脚一脚都痛在吃货们的心上呀。
网友们调侃:道路是一步一步走的,酸菜是一脚一脚踩的,骂声是一吨一吨来的,品牌是一批一批没的。
刚经历了方便面的背叛,难道螺蛳粉也要来一刀?如果世界上最悲伤的事情是背叛,那幸运的事情便是虚惊一场。
柳州螺蛳粉协会表示,柳州螺蛳粉用的酸豆角与脚踩酸豆角无关。多家螺蛳粉品牌也迅速跟进甚至开启直播,证明了螺蛳粉的酸豆角在缸里而不在坑里!
螺蛳粉依然可以愉快地吃,可以说是吃货们近期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但嗦粉的时候,又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一、螺蛳粉这个地方小吃,是什么时候获得全国乃至全世界青睐的?二、为什么爆火的会是螺蛳粉?
柳州螺蛳粉的“前世今生”
“酒逢知己千杯少,臭味相投走到老”,人们用这句话来形容螺蛳粉爱好者不愁找不到知音的“欢乐”,如果你也爱吃螺蛳粉,那我们就是好盆友。
话说,螺蛳粉火了这么久,但我们对TA的过去好像还一无所知。
很早以前,柳州人就有嗍田螺的特别爱好。柳州市的近郊水塘水坑遍地,泥沼肥沃,盛产螺蛳,很多居民都去那里捕捞螺蛳煮食或售卖补贴家用,螺蛳成为柳州人易得且钟意的美味食物。
可一小碗螺蛳难以让食客饱腹,于是就有客人提出要在螺蛳汤里加粉。后来经过不断改进和传承,螺蛳粉里开始加入腐竹、木耳等配菜,酸辣鲜香的螺蛳粉作为新生产物逐渐成形。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柳州螺蛳粉》记载:关于螺蛳粉的起源,江湖传说无数,传说中最靠谱的故事是在三四十年前,柳州的夜生活逐渐恢复,夜市也逐步繁荣,柳州人嗜吃螺蛳和米粉,不少食客在吃米粉的时候有意无意要求在自己的米粉里加入鲜辣螺蛳汤。
渐渐地摊主们都有模有样的学了起来,就形成了现在螺蛳粉的雏形。螺蛳粉真正走近大众的视野还是要从2012年一档现象级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
第一季第一集的第十分钟,螺蛳粉出现了。
当时这档节目带火了无数地方美食,螺蛳粉作为最大受益者之一,立马被人从街边小店放进了线下商场和线上电商的预包装袋里。再加上2014年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螺蛳粉美食节的推动,预包装螺蛳粉一下子名声大噪。
柳州市全汇食品是第一家做预包装螺蛳粉的公司,谈及缘何生产预包装螺蛳粉,创始人严振华坦言,因为热爱餐饮行业,2007年从警校毕业后,他在柳州火车站附近经营一家广西土特产店,当中,却始终不见柳州本地特色——柳州螺蛳粉,深感遗憾。
有一次乘坐飞机,严振华看到机场有冲泡型桂林米粉卖,便花25元买了一份来品尝,发现那种袋装桂林米粉味道还原度很高,顿时,严振华萌发出一个大胆的想法——研发预包装螺蛳粉,让更多的人尝到地道的柳州味道。
资料显示,柳州市全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第一家颁发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此后不断有预包装螺蛳粉企业办理生产许可证,2014年,就有6家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
蛳粉生产许可证
企查查数据显示,以“螺蛳粉”为关键词输入,相关搜索结果共有35546条,其中包括螺蛳粉品牌经营商、供应服务商、产业协会等。
2016年,首家获得螺蛳粉出口资质企业落户柳南区河西高新区,柳州螺蛳粉自此走出国门,香飘世界,海外销量呈指数式增长。
柳州市首个预包装螺蛳粉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证明
随着一系列措施出台,柳州螺蛳粉出口的渠道不断扩大——2016年,螺蛳粉出口目的地仅美国1个国家,随着日本、韩国、意大利的陆续“解锁”,如今出口目的地已达30多个国家。
螺蛳粉是如何短短几年坐拥几亿粉丝?
“太上头了!自己一个人在屋里沉浸式嗦粉,四周“弥漫”着螺蛳粉的味道,有一种私密又放纵的快乐!”一位螺蛳粉爱好者的自述。
螺蛳粉快速发展的基础,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产业技术的快速成熟。2014年,柳州第一家预包装螺蛳粉企业注册成功之后,螺蛳粉也正式走向产业化。
在柳州市政府的扶持和指引下,柳州螺蛳粉产业园、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相继落地,同时,米粉制作工艺、物理杀菌、真空包装等食品生产技术不断的引入,这些也都成为日后螺蛳粉腾飞的“地利”。
2016年一个被称为中国网络直播的元年,袋装螺蛳粉等来了它的”天时“,吃播们这种去掉气味,只保留视觉化反馈的互联网宣传方式,使得观众未闻其臭,先知其爽。
|一时间,螺蛳粉成了火爆全网的食品。火到什么程度呢?
上到博主带货,下到朋友种草,似乎没有人能逃过一碗螺蛳粉的安利。同时这也让袋装螺蛳粉,成功让其杀入电商领域。此后只要带螺蛳粉话题就能频频上热搜。
疫情期间,“宅经济”的崛起让螺蛳粉再度成为大众焦点,光是李子柒旗舰店螺蛳粉月销量就达100万单+;李佳琦直播间的26000箱螺蛳粉在2分钟内被一抢而空;线上销量的爆发性增长,最夸张的是,螺蛳粉在1个月内空降微博热搜榜高达10次。
而相关话题累积也达到了二十几亿阅读量,几百万的讨论。其中#螺蛳粉还不发货#、#螺蛳粉自由#两个话题,仅讨论就有75万,而阅读量更是高达5亿。
数据显示,2019年,柳州市袋装螺蛳粉产值突破60亿元,2020年销售收入达到110亿元,其中,袋装产品网络销售量达到惊人的11亿袋。
2021年春节,在“原地过年”的大背景下,螺蛳粉毫无疑问再次大热,饿了么数据显示,春节期间螺蛳粉外卖订单同比往年增长4倍。
除了外卖,网购也成为了螺蛳粉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首要渠道。2020年,中国螺蛳粉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渠道分布中,网上商城以51.54%的比例居于首位。
这也让除了好欢螺,螺霸王、嘻螺会、李子柒等品牌之外,自嗨锅、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品牌纷纷入局,都想在这日趋激烈的市场上分一杯羹。
螺蛳粉的爆火是大众口味的扭曲吗?
螺蛳粉最受争议的“臭”味,源于由代代相传秘方、再经过发酵制成的酸笋。研究发现发酵的食物确实会产生臭味,但发酵的同时也产生了某种谷氨酸,而谷氨酸就是“鲜味”的来源。
所以人们才会对丰富口感的发酵食物上头。而这样的口味也正好迎合了现在的新兴消费者群体,这群乐于种草的互联网原住民。
“长销产品都是重口味!”有业内人士表示,研究发现,从消费者需求来看,“重口味”显然更容易让消费者上瘾,形成味道记忆和味觉习惯,从而形成持续复购。
更重要的是,“重口味”可以提供产品辨识度和品牌识别度,让消费者对你的产品形成长期记忆。
根据2019年淘宝和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联合发布的淘宝吃货大数据报告,吃货日常的关键词如下:
淘宝吃货大数据报告
而螺蛳粉恰好契合了每一项,作为一种需要半加工的包装速食品,它满足了“熬夜”、“懒人”、“烹饪”、“小份装”。
随着螺蛳粉吃播的流行和各大网红品牌加入市场,螺蛳粉顺利拿下“颜值”、“网红”等标签。
与此同时,快节奏生活方式下推动了生活方式的改变,消费者对于方便快捷的食品依赖度越来越高,像螺蛳粉这样的方便速食有望成为食品行业新的增长引擎。
为了能让品牌更好的与年轻消费者进行密切互动,越来越多螺蛳粉品牌玩起了跨界营销。
在2020年5月13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正式官宣与李子柒发布联名款螺蛳粉。采用报纸头条的形式,包装设计融合了人民日报特色,以“真香报道”来介绍螺蛳粉,不仅凸显了螺蛳粉的风味特征,还加入了非遗美食元素。
同年5月13日,好欢螺在庆祝成立6周年之际,联名零食品牌绿箭推出限定礼盒,配以“一箭倾心,臭味相投”的文案,好欢螺抓住了螺蛳粉“臭味”这个记忆点进行广告创意,同样绿箭也是利用“清新口气”的诉求打动消费者。两者一拍即合,在味觉上关联起来。
同年7月,好欢螺携手元气森林推出夏日限定礼盒,名为“欢螺元気弹”,内含好欢螺双口味螺蛳粉。
没想到汽车品牌五菱也没有放过这次内卷,跨界打造“螺蛳粉界的爱马仕”包装外观配色简洁,无衬线体英文字+中文字的结合,满满ins风,以更年轻化的方式和消费者进行沟通,并融合“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生产什么”的品牌理念。
这些跨界玩家助力了螺蛳粉的市场热度上涨,想在众多水涨船高的螺蛳粉品牌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塑造品牌差异化。借着螺狮粉爆火的契机,通过跨界联名、社交互动等玩法,多维度塑造品牌差异化。
在这个潮流至上的年代,每个年轻人都具有一种求新求异的猎奇心理。因此,当意想不到的品牌出联名,出新品,年轻消费者总乐意为其买单,将其作为“潮流时尚”彰显自我个性的标志。
结语
时势造英雄。受疫情影响,居家隔离已成为常态,各类方便速食品便成了许多人的心头爱,特别是螺蛳粉,异军突起,火遍全网,几乎卖到脱销。
而如今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观念也在随之改变,对方便食品已经不再满足于“方便”与“吃饱”,不管是方便快捷还是风味多样都缺一不可,即便是速食产品,也要有正餐的品质和高效的美味体验。
所以在这需求下出现了新的商机,通过电商平台,网红经济、直播经济等助推,方便速食的这种“潮流”之势也已然成为了一种刚需。
因此速食行业的发展不会在疫情之后就此停滞或回流。同样在新一轮的消费升级浪潮中,螺蛳粉各大品牌们抓住了机会,通过产品升级和跨界营销,赢得竞争红利,实现品牌“向上”的发展趋势。
在未来,有理由相信螺蛳粉的整个产业必将成为方便速食界的“天花板”。